新鲜 / 健康 / 便利 / 快速 / 放心
雕漆是中华民族传统工艺之一,于2006年入列国家级非遗名录。由于制作步骤繁多、过程漫长,能够将这门技艺掌握和继承下来的人不多。然而,有这样一个人,不觉繁琐与枯燥,满怀热忱地沉浸在雕漆研究和创作中,她就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北京特级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和北京雕漆项目区级传承人张效裕。
1966年,张效裕出生在北京。喜爱中国传统文化的她考入北京市工艺美术职业高中,并于1984年毕业后进入北京雕漆厂工作。
一开始,张效裕被分配到雕漆生产线的画工车间,负责将设计图描绘到器物上。“工作几年后,我发现比起画工,还是雕刻更能打动我。”张效裕说,当时,近现代北京雕漆艺术家杜炳臣与她同在厂内工作,两人下班的线路也相同。于是,张效裕时常在单位和下班的公交上向他请教雕刻技巧。后来,张效裕调到雕刻车间,跟随杜炳臣的弟子满建民学习雕刻,并陆续向刘桂芬、文乾刚两位师傅学艺,精进雕漆技术。
一个偶然的机会,张效裕邂逅了北京故宫博物院的藏品——时大彬款雕漆紫砂壶。这件紫砂制品外表光滑,鲜少作为雕漆胎体,且当时雕漆紫砂壶制作工艺早已失传。越了解越有兴趣,她便开始钻研,终于在2000年成功复原了时大彬款雕漆紫砂壶,探索出紫砂与雕漆结合的技艺。
此时,张效裕深感雕漆厂流水作业的局限性。为创作属于自己的作品,她在2003年离开雕漆厂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学习美术教育,提升专业能力,毕业后创办了贡元漆艺工作室。“起初确实很艰难,”回顾过去,张效裕十分感慨,“我在厂里只接触过部分雕漆技艺,想要自己创作,其他工艺就必须从头学起。”新的工作环境、不熟悉的工艺、寥寥无几的订单,要从匠人蜕变为创作者并非易事。精密的操作一环接一环,漫长的学习和创作考验着耐心与热情,在枯燥艰涩的学习中,张效裕逐渐走出迷茫,掌握了那些曾经陌生的工艺,在创作中不断突破自我。公海赌赌船官网
在后来的工作中,张效裕继续提升紫砂与雕漆结合的技艺,与国家级紫砂壶大师李昌鸿、夏俊伟等合作,陆续制作了20余把雕漆紫砂壶;2011年,她被选为北京雕漆项目区级传承人,工作室也成了非遗保护项目单位。2015年,她受宋代漆柄团扇启发,历时2年打造了雕漆紫砂转心壶;2017年在参加“青瓷、大漆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班”时,她又将国际象棋和中国象棋元素结合,创作了雕漆作品《大棋局》。
渐渐地,张效裕形成了以女性视角为中心、“小物大乾坤”的艺术风格。她以山水和婴戏为主要题材,将内心向往的田园牧歌、孩童嬉戏、欣欣向荣的景象浓缩在小型器物中,方寸之间,人与物皆刻画细腻,活灵活现。“雕漆行业里男性居多,我作为女性创作者,希望运用不同的视角,聚焦女性审美进行创作。”除了创作传统作品,张效裕也将雕漆与耳环、手镯等饰物相结合制成文创产品,让非遗更好地融入生活。此外,她围绕当下年轻人喝茶、品香等复古风潮,把雕漆用于耀州窑瓷器的装饰,还打造了充满古韵的雕漆香盒。
“我要尽自己所能把雕漆技艺传承下去,不仅要创新,更要向古人学习。”在经年的创作与思考中,张效裕深刻意识到传承的不易,“从前,雕漆用来表现天、地、水的手法就有100余种,而我们传下来的少之又少。”如今,张效裕最大的愿望就是将这些遗失的宝藏一一找回,尽可能把更多雕漆工艺研究明白、传承下去。
2010年,她参观了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明朝永乐宣德文物特展,发现双层雕漆技艺也已失传。于是,她阅读文献、走遍各个博物馆研究展品,再次成功习得了一项失传的雕漆技法。“目前,我正在研究竖髹工艺,虽不知和史上的工艺是否相同,但已经做出了成品。”张效裕表示。
除了复原失传技艺和继续推动创新,张效裕也致力于雕漆技艺传播和人才培养,不仅在工作室招收学生,还参加过天津美术学院等高校的培训工作。学习雕漆不仅要刻苦钻研,更要耐住寂寞不断练习,坚持下来且有所收获的人并不多,雕漆的传承道阻且长。“目前传承下来的雕漆技术可能还不到50%,入行的新人也少,我们还是要继续挖掘古代雕漆工艺,决不能让工艺流失,还要让后人学得更丰富。”张效裕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