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鲜 / 健康 / 便利 / 快速 / 放心
中新网四川新闻5月24日电 (刘旭)“袋子可以防止虫吃、风吹,保障果子的色泽。”5月24日,广元市朝天区云雾山镇石门村村民李廷满在红心猕猴桃基地忙着套袋,一串串猕猴桃挂满枝头,长势喜人,村民们正忙着给即将成熟的猕猴桃套袋。
沿着石门村的公路蜿蜒而上,山坡上、田地间、公路旁……连片的猕猴桃林成阶梯状分布,层层叠叠、郁郁葱葱。近年来,该村充分发挥当地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因地制宜选准猕猴桃产业,以产业助民持续增收,助推乡村振兴。
“以前,村里很多农户不愿意种,现在几乎全村都在种。”石门村党支部书郑大海说,经过几年发展,该村现在的猕猴桃产业有1000余亩,种植最多的一户有90多亩,最少一户也有近10亩。
石门村地处山区,山高坡陡,土地贫瘠,人均耕地匮乏。以前,人们受传统农耕文化影响极大,常年种植玉米、小麦等传统农作物。在风调雨顺的情况下,一年忙到头,也只能勉强解决一家人的口粮。
公海赌赌船jcjc710
发展产业,党员先行。2013年,郑大海带头在家乡发展猕猴桃产业。为了种植好猕猴桃,他四处学习管理、授粉等栽植技术,有了经验后,并逐渐扩大种植规模。功夫不负有心人,2017年,猕猴桃终于成功挂果,进入盛产期后,5亩猕猴桃年收入5万多元。村里人看到郑大海通过种植猕猴桃尝到了“甜头”,为此,大家纷纷效仿,都开始种植猕猴桃。
“我在2008年的时候种植了10亩猕猴桃,那时候觉得没有打工收入多,就没管理。后来看到村里人在党员干部的带动下纷纷种植猕猴桃,而且收益还不错。于是,我也就不出去打工了,回到家乡发展猕猴桃产业。”李廷满一脸喜悦地说,“我的猕猴桃产业现在已扩大到20亩,去年挂果的10亩猕猴桃就收入了近10万元呢。”
李廷满产业丰收的背后,是乡村产业兴旺的探索。近年来,该村依托“员先锋岗”“员示范岗”等平台,完善党员“1+N”联户机制,通过直接帮带、远程教学等方式,帮助农户选择制定猕猴桃产业规划、评估产业发展前景,鼓励群众连地成片抱团发展。同时,整合各类政策支持,将群众全部纳入产业帮扶范围,帮助降低发展成本。
值得一提的是,石门村按照“党支部+集体经济公司+园区+农户”的模式,在猕猴桃售卖后,农户按照约定比例反哺集体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不断增强产业“造血”功能。“意思就是你只管种,管理、销售等都有人帮忙,同时做强集体经济,让大家的致富饭碗端得更稳。”郑大海简单的一句话,就将这一模式解释得清清楚楚。
据悉,该村还在云雾山镇党委政府的指导下,按照统一标识、统一包装、统一定价、统一销售的原则,打造“云雾山·珍—红心猕猴桃”品牌,进行“品牌直销”;开通电商销售、订单农业、主播带货、直营店代销等渠道,减少销售中间环节,提高猕猴桃经济效益。(完)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线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法律顾问:四川昊通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