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鲜 / 健康 / 便利 / 快速 / 放心
如今,回乡探亲、招待亲友总少不了家乡特产。人们在各种各样的土特产中感受家的味道,品味浓浓乡愁。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支持打造乡土特色品牌。近年来,贵州立足资源禀赋,在“土特产”上持续用力、久久为功,有力推动农业产业提档升级,实现农业增效与农民增收“双赢”。
在“土”字上谋出路。一方水土一方味。黔山秀水间不同的气候、地形、土壤形成了独特的农业生产条件,孕育了各具特色的农产品。要着力开发乡村特定优势资源,用好气候地形、民俗文化等自然和人文禀赋,因地制宜开发乡村新业态,挖掘产业新潜力,让资源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产业优势。
在“特”字上做文章。“特”是招牌,要找准优势,做到人无我有,在品种上追求“错峰头”,人有我优,在品质上追求“独一份”。从六盘水的红心猕猴桃,到威宁自治县的洋芋,从关岭牛,到黔北麻羊,一个特产成就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百姓。要突出地域特点,在农业产业上深耕差异化、特色化,打造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
在“产”字上下功夫。推进产业品牌化发展,是做好“土特产”文章的题中之义。要在“融”上发力,在“链”上拓展,一方面,推动农村电商、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发展,释放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乘数效应;另一方面,优化农产品包装、仓储、物流、营销等环节,打通产供销,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让乡土特色产业更具吸引力、竞争力。
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各地立足“土”,体现“特”,形成“产”,一个个特而优、特而美、特而强的土特产铺就群众增收致富路,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710公海赌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