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鲜 / 健康 / 便利 / 快速 / 放心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月16日讯(记者明眺生 通讯员江珊)防治病害将用上纳米银,高维C新品种已问世,4种汉产新品种猕猴桃今年将上市……日前,长江日报记者实地探访获悉,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在猕猴桃科研方面取得多项进展。
日前,记者来到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的国家猕猴桃种质资源圃,只见室外科研基地的猕猴桃枝叶尽脱,每根藤蔓上都挂着品种标签。
该园猕猴桃资源与育种学科组组长、研究员钟彩虹告诉记者,细菌性溃疡病和真菌性果实软腐病,是猕猴桃最易发生的两种病害。该学科组科研团队经过研究发现,用纳米银喷剂防治这两种病害效果显著,且对果实无残留。相关论文近期已在国内权威学术期刊发表。
钟彩虹带领记者来到科研大楼负一层保存猕猴桃种质资源和鲜果的冷库。只见每个房间的货架上,都用筐篓和塑料袋保存着各种猕猴桃鲜果。一进房间,顿感寒气袭人。
钟彩虹介绍,这座冷库容量共有100吨,温度恒定在1℃左右。其中,50吨容量用于保存从不同渠道收集而来,或人工选育栽培的各类猕猴桃果实、种子、枝条等种质资源。它们都是我国猕猴桃种业科研的“火种”,必须妥善保存。
另外50吨容量,用于保存猕猴桃不同品种、品系的鲜果,现在保存有十几个品种的果实。包括已经进入商业开发的品种和虽未进入商业开发、但已获得国家品种权证,或省级良种证的品种。保存在冷库,主要用来研究不同品种采收后的果实变化特性,以及保鲜技术。
“不同品种的猕猴桃,成熟期不一致,保鲜时间和技术也不一样。”钟彩虹说,通过研究,可以获取准确数据,指导生产企业掌握果实采收的最佳时机。
中科院武汉植物园自1978年开始成立团队,致力于猕猴桃科研,迄今已经44年。截至目前,经过三代科研人的努力,已研究出44个猕猴桃新品种,其中19个品种已拿到国家品种权证书,或国家及湖北省审定的良种证书。
该院选育的猕猴桃新品种,按照成熟期、果肉颜色、口感、开花的颜色等等,分为不同的系列。比如,按照果肉的颜色,可分为绿肉、黄肉、红心等不同系列。
钟彩虹指着墙上挂着的一幅猕猴桃果实横截面图片说:“猕猴桃果肉的颜色十分丰富,有10余种。颜色最鲜艳的,当数麻辣味的橙红色品种。”
她回答说,都是天然形成的。猕猴桃果实中含有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叶黄素和花青素等多种物质,果肉的颜色,就是由它们决定的。
猕猴桃果实采摘后要存放一段时间,转化变软后才能吃,这个过程叫后熟;果实风味也由采收时的重酸味,变为酸甜适宜或口感很甜。绿肉猕猴桃在后熟过程中,叶绿素不降解或降解较少,因此呈现不同程度的绿色;黄肉猕猴桃在后熟过程中,叶绿素会不断降解,至最后几乎全部消失,而呈现叶黄素或类胡萝卜素,因此果肉为黄色;红肉猕猴桃果实含有丰富的花青素,花青素含量越高,果肉越红。
该园研发的猕猴桃新品种,曾被湖北省周边众多省份抢着种植,故一度有“墙内开花墙外香”的说法。如今,这一局面已被打破。
从2018年开始,湖北省大力发展猕猴桃产业,截至目前,全省猕猴桃规模化种植面积累计已达18万余亩。
该园研发的优质新品种东红、金艳、金梅,已经在武汉种植。东红为红心黄肉品种,果实中心位置红艳如旭日,2019年曾在德国柏林国际果蔬展上获品种创新金奖。金艳为黄心黄肉品种,也是一个货架期较长的优质品种。这两种猕猴桃既好看,又好吃,还耐贮藏。金梅是金艳的杂交后代,也是黄心黄肉品种,不仅具备“母亲”金艳的优点,而且在武汉地区成熟期提前近一个月。
2020年,东红、金艳、金梅在黄陂区木兰乡猕猴桃基地种植了200亩,去年首次挂果。国庆节期间以“木兰湖金果”的品牌在武商超市上市销售,很受市民欢迎。
2021年在江夏区法泗镇基地种植的100亩猕猴桃,今年也将首次挂果。该基地共有3个新品种:东红、金艳及可连皮食用的软枣猕猴桃。
钟彩虹透露,未来几年,该园还有一些“尖板眼”品种将陆续推广种植。比如,采摘期长达两个月的新品种,可从10月下旬一直采摘到12月下旬,很适合发展观光采摘;“高维C”品种,每100克鲜果肉中含维生素C 800—900毫克,其果皮上有白色的或灰白色茸毛,很好辨识。
此外,还有个头只有樱桃番茄大小的山梨猕猴桃,口感特甜,而含糖量却不高。预计2025年开始推广种植。710公海赌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