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鲜 / 健康 / 便利 / 快速 / 放心
“没想到刚刚收到录取通知书,就接到了学长学姐的邀请电话,和他们一起参加了学校‘万名学子联万村,我为家乡作贡献’乡村振兴驿站建设工作,这个假期过得特别有意义。”山东农业大学2024级公费农科生刘润轩说。
今年暑假,山东农业大学2024级农学院学生刘润轩、王琦然,经济管理学院张生琛分别担任了山东省青岛市东砚瓦村、泰安肥城市李井村以及济南市东王家庄村的学生科技专员,到乡村“自找苦吃”、了解民情,在实践中砥砺心智、锤炼本领。
今年,山东农业大学227名2024级新生参与了一次特别的暑期实践。该校136支学生工作队、7000名学生科技专员、1025名研究生按照就近原则“未入校门,先下田间”,在本村、邻村或就近乡镇的7000个乡村振兴驿站中,围绕服务农业主导产业发展,发挥专业特长,参与家乡建设。
“我们长期坚持把课堂学习与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鼓励引导在校生联合新生,一同参与学校乡村振兴驿站建设,共同携手在齐鲁大地的村屯农家、田间地头、生产一线开展技术指导、志愿服务、政策宣讲等,在实践的历练中不断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该校团委书记祖文成说。
8月,在泰安肥城市李井村,王琦然跟随机电学院大二学长王瑞飞在村委大院举办关于玉米小麦种植技术的科普讲座。
围绕“智慧农业”“农业强国”主题,穿插“职业生涯规划”“课业学习技巧”等内容,两名年轻人充分发挥朋辈榜样示范效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丰富多彩的形式、具体详实的数据向农村青少年介绍了玉米小麦科技发展的前沿知识以及课业学习、人生发展规划。
科普讲座结束后,王琦然说:“当我在台上宣讲科普知识,看到台下农民朋友的一张张笑脸时,自豪感油然而生。接下来的暑期日子里,我还会继续参加乡村振兴驿站建设,在驿站蹲点,向村干部学习、向村民学习、向学长学姐学习、向生产实践学习,为未来更好地学习农学相关专业知识、服务‘三农’打下坚实的实践基础。”
在李井村的广袤玉米田间,王瑞飞和王琦然与村民并肩劳作,针对即将到来的丰收季,共同探讨着玉米栽培与田间管理的方法。
公海赌赌船官方网站
和他们这组“小专员”一样,在济南市钢城区东王家庄村的果园里,张生琛和2022级农学院学生郭浦筱手提沉甸甸的采摘工具,头顶烈日炙烤,穿梭于泥泞的小径上,参加村里的苹果采摘,同时向村民学习关于苹果种植和采摘的相关知识。
在村里,张生琛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开展乡村振兴驿站App使用推广与调研数据收集。这些日子,村民们正发愁如何解决苹果、蜜桃和草莓提升品质、防止霜冻、促进花芽形成等问题,通过乡村振兴驿站App,张生琛可以随时联系到山东农业大学的专家,帮助大家解决实际困难。
“基层是最好的课堂,是磨炼意志、积累经验的沃土。进入大学以后,我一定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积极参加乡村振兴驿站建设,将课上所学与实践相结合,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张生琛说。
此时,在青岛市东砚瓦村的田间,花生正处于生长关键期,村民种植的花生受到近期多雨天气的不良影响,导致生长发育受阻。刘润轩和2022级农学院学生薛雅心积极联系学校花生领域的专家教授,提出及时除草培土、雨前喷药防涝、雨后喷药补救等措施来减轻花生减产损失。
年轻人的踏实努力,令东砚瓦村村支书赵继星赞不绝口:“看到咱家乡的孩子们考上山东农业大学,担任学生科技专员返回村里,真心为他们骄傲。他们不光书本知识学得扎实,更难得的是能卷起裤腿,踏进田里,帮助解决这些头疼的农业问题,为家乡作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
“2024年,学校将在全省布局建设完成1万个乡村振兴驿站,推动人才、科技、产业、生产与乡村有机融合,不断深化新型农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学生在田间地头培养、课题在生产一线落实、成果在乡村基层转化,培养更多知农爱农、强农兴农新型人才,更好服务全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省。”山东农业大学党委书记徐剑波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