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欢迎来到公海_欢迎来到赌船鲜果配送有限公司!

专注鲜果配送

新鲜 / 健康 / 便利 / 快速 / 放心

全国咨询热线020-5663241133
公海赌赌船水果种植基地

新闻中心

 

推荐产品

24小时服务热线 020-5663241133

相信⑥农场青年:在土地里种出星空

发布日期:2024-09-23 16:21浏览次数:

  公海赌赌船官网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又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写下了在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南京晨报推出大型全媒体系列报道《相信》,聚焦各行各业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作出贡献的先进人物,学习他们的敬业精神和创新实践,走进他们的人生,聆听他们的感悟。

  “云上田园”农场坐落在白墙黛瓦的南京江宁上堰村里,如果你从市区来,导航多半会带你穿村而过,目之所及满是好山好水好风光。突然,一个拐弯,农场的宽阔就闯进了你的视野,在这里,几位年轻人每天戴顶草帽、挽着裤脚,在270亩的土地里扎根成长,他们相信,即便是在小小农场,也一定能种出一片属于他们的星空。

  第一次见到张彪是今年刚过春分的一日下午,戴着一顶红色鸭舌帽,套着一件略脏黑色薄外套,他从远处坡下走来,伴着微微干燥的风,些许尘土随着步伐有节奏地飘起,“郑中祥养的羊到处跑,把我刚铺好的地膜都给踩了好几个洞,烦死了。”张彪一脸笑意地向记者抱怨着并顺手扶了一下鸭舌帽,“这还是我在田埂边随便捡的,天怎么突然这么热。”不过,张彪的防晒显然已经做得有点迟了,不仅脸上皮肤已是麦色,不常保养的脸加上不修边幅的造型,让这1998年出生的小伙子看着“显老”好多。

  别看现在农场有270亩,2023年年头张彪刚站上这块土地时,这里只有60多亩光景,对于农人来说,面积是小了些,但开弓没有回头箭,张彪和小伙伴们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拓荒上,伴着隆隆机械声,农场在大家期待的眼神里终于换上了新面貌:主要板块是设想过的,一进门是池塘花海,再往里,哪里是种植区、果树区、养殖区等等都在脑子里规划过,年轻的农人们用了半年多时间就让这块土地逐渐鲜活了起来,但问题还是出现了——“一开始大家是想到什么就做什么,养鱼、养羊、种玉米、种西瓜,虽小有成效,但东一榔头西一棒槌,什么都想干,然后什么也没干好。”这是张彪对前期农场养种植工作的小结。所以,今年春天,大家重新拟了个规划,以期改善前期“入不敷出”的状态。

  “种蓝莓,它是高附加值产业,以前我也种过;养鸡,它产出比较快;采摘区要打理好,能直接带来人气和收益……”倚着自己搭建的木质围栏,张彪如数家珍般盘着今年的计划,与此同时,郑中祥,这位羊兄弟的主人,正全副武装和一位老师傅忙着给养殖区建门头,他身侧紧邻的空地,正是未来的养鸡场。

  在来农场前,郑中祥放弃了甘肃老家优渥舒适的工作来到南京做宠物医生,但每天两点一线、可以预见未来的生活让其颇感乏味。在这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年纪,去年,郑中祥就顺着“网线”加入了“云上田园”,好在家里人也没有太多干涉。“羊,我是不打算扩规模养了,经常闯祸,现在按照规划打算养2000只鸡。”为什么养鸡?这里面还有一笔谋划:受外部环境影响小,经济效益转化快……这位23岁的小伙子,说到专业是侃侃而谈,但是说到自己,却有着问一句答一句的腼腆,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农场的“畜牧老大”。

  在这片农场,纯农业在管理上是最复杂的,每年冬天来了之后,起码有4个多月的精力要全部放在生产上,所以只要天气好,大家都扑在地里,这样才能把生产给稳定下来。对此,张彪也是颇有感悟——“通过个体化生产带动积极性。”张彪说,农场鼓励大家独立承包一块地,公司投钱,员工占干股,固定开生活费,挣了钱以后再分红,“就是先鼓励大家为自己干活,这是我们抓的最核心的东西。”

  经历过收地的难、开垦的苦、种地的累,这块土地上的年轻人对实实在在的成功真的太迫切了——如何评断“成功”? 张彪说,“我们得实现农场盈利。”这个春日,他们要重新出发了。

  夏天,也是一个收获的季节,田里瓜果飘香,农场里年纪最小的同事也迎来了收获时刻——2004年的范以忠要大学毕业了。与此同时,张彪之前一直惦记在心里的事,也终于有了着落,“他说还是打算留在农场继续干。”

  从大三暑假开始,范以忠便来到农场实习,初见时,他开着电动三轮车,戴着顶草帽,从农场门口的大路上快速驶来,晒黑的面庞,配着被泥土装饰过的衣服鞋子,要是张彪不介绍,哪能看出他才是个20岁的大学生呢。“在这里干得怎么样?会留下来吗?”当时,面对突如其来的碰面,忙着给蓝莓苗浇水的范以忠直言没想好,只是不好意思地说“种地太苦了,跟原来设想的不一样”。

  范以忠在苏州学的是园艺技术,暑假闲着没事,又看到农场招工,这才来的“云上田园”,“当时想着来学点新技术,回头要是在外面干不下去,总算有点经验,还能回家包点地种草莓。”但是才来3个月,范以忠的美好“草莓田园梦”就哗啦啦碎了一地:一个人呼啦干了半个月去开垦20亩地,一开始机器打地打了个把星期,打得腿都麻了,然后开沟又自己开了一个星期,才把玉米南瓜种上进行育苗,又因为多种原因导致出苗率不好,死了一半,再后来苗情又弱,又死了个5%,“过程真的好艰辛,我也受了打击,所以干不好就回家种田的这个想法也就没了。”

  来自土地的打击,无差别地打到每一个农场人身上。农场从一开始的3人,到高峰时的8人,再到现在的4人……“之前有一位招聘过来的男生,能力非常优秀,他那天走的时候跟我们讲,离开是因为他觉得看不到什么希望,还有一位女生,也是中途离职。”每每谈到此处,张彪的情绪总有些许低落,“一开始大家都带着情怀来的,最怕的就是大家觉得没什么希望,对不对?”看着偌大的农场,一向能说会道的活泼张彪突然“卡壳”。

  张彪已经毕业快5年,他现在是同届农林园艺专业三个班里还坚持在农业生产一线的两个人中的一个。张彪记得,刚毕业的时候,大家都跑到农业企业实习,但实习一结束,好多人就打算转行,“我们的流失率真的很大!所以我跟你讲,能坚持在这里做事的人都是对土地有情怀的人,没有点坚韧不拔的意志,大家早就散了。”

  很高兴,这第一步,范以忠算是坚持下来了!毕业季那段时间,范以忠也想了很多:理性分析,大家的专业能力和对农场的一些看法和规划,他还是比较认可的;感情上,自己的爷爷也是农人,小时候他是能走路就能下田玩,对田、对土地是有感情的,而进一步坚定他想要留下决心的,可能还要说说那次培训会。

  去年,范以忠跟着张彪去参加所在街道的水稻标准化栽培培训会,来者都是农业大户,会议间隙,张彪环顾四周发现,全场只有他们俩是年轻人,其他与会者多是中老年人,当时张彪就对范以忠说,“范先生,你要相信我们定是大有可为的。”在新的十字路口,作下慎重决定的范以忠也相信,“当老一辈农人开始慢慢退下舞台,就需要新生力量顶上去,未来,我们这些新农人是能扛起农业这个大旗的。”

  “前面我意志消沉了一段时间,差不多两个月都没踏进农场一步。”今年春天拟定的“改善‘入不敷出’规划”,在年中盘点时,就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般,用骨感的现实将张彪打“蔫”了——虽说负责农场研学的徐艳上半年有所盈利,但农场的整个生产还是在亏钱,一想到后续还要投农机上设备,更让人有些担心。

  在这片农场,张彪算是小半个创始人,而这也是他的第二次创业,自农场运作逐步有了样子起,如何盘活这块土地、如何养活土地上的人、如何配合研学采摘……好多个“如何”一直隐隐压在张彪心头。张彪的父母都是农人,一直以来,他打心眼里觉得农业大有可为,所以大学学农、毕业后务农在他那儿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我的首次创业干的就是智慧农业,后来是觉得没有形成一个农业生态,而恰好以前实习时认识的一位朱老板又一直有个农场梦,一拍即合这才有了‘云上田园’。”可是一年多过去了,开垦农场、铺设水电、育种买苗、购入农机……成本投入不少,但现在除了研学还能有点盈利,养殖、果蔬、农产等板块各有各的困难。这不得不让张彪忧心。

  在这农场上,除了范以忠自述“还年轻”少了些许担忧心思,“畜牧老大”郑中祥和张彪一样,有时也甚觉烦恼。在外闯荡每月领着不多工资的他,前段时间刚回了趟甘肃老家,向家人“汇报”自己稍有起色的“创业进度”,可再回来,天都塌了,他养的2000只黑羽鸡少了700多只!要知道郑中祥平时把所有心思都花费在了养鸡上,鸡棚是在自己主导下搭的、让鸡活动的鸡圈也是自己围的、鸡每天是要投喂4次的……现在都已经开始产蛋了,但谁曾想遭遇此番意外。

  但好在,年轻人的身上总有股磨灭不掉的冲劲,“说真的,来农场创业,我是天天在后悔,但是后悔完,我们仍旧要继续干、继续拼。”在张彪意志消沉的那两个月里,他去周边城市的农场和基地参观学习,“你要相信,只要再给我们点时间,我们肯定可以树起一面新的大旗。”让张彪提振精气神并反复强调的那面大旗,就是智慧管理有机水稻,这也是他在外取经后结合农场实际开拓出的生产新思路。

  “农业的确是一条非常难走的路,但是我和小伙伴们都相信,只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力与毅力坚持下去,我们以后绝对是农业行业的顶梁柱。”在涨势喜人的智慧蓝莓园里,张彪对农场未来信心满满,“谁能够坚持下去,谁就能够有一番作为。”历经一年半的成长,现在农场的主打业务板块已逐步清晰:最不让人担心的研学板块,1994年的徐艳说她很有信心开拓得更好;郑中祥的养殖板块已进入收获季,高质量的鸡和蛋都有,现在就等着开拓销路;养殖场旁的首批水稻株株挺拔,即将迎来成熟;还有蓝莓,就等明年挂果,卖出个好价钱……

  在农场前后门、果园等几处“要塞”位置,都摆着改装过的集装箱,里面床、桌椅、柜子、农具……把小小的地方填得满满当当,其中蓝莓园旁的集装箱,就是这两年张彪的住处。想想过去这一年半来的日子,张彪说自己常常晚上要到两三点才能入睡,躺在集装箱里,他就在盘算着明天、后天要干的事,夜晚的村庄和农场安静得能听到各种声音,有时透过窗户看看天,星空璀璨,想必明天又是一个好天气。

  从5亿人吃不饱到14亿多人吃得好,新中国成立75年来,党和人民在广袤大地上写下了农业发展的历史篇章。

  粮食生产稳定发展、重要农产品实现稳定多元供给、现代农业体系逐步建立……中国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特色的农业现代化发展之路。数据显示,我国粮食总产量由1949年的2264亿斤增加到2023年的13908亿斤,增长5.1倍;2023年人均粮食产量493公斤,不仅超出世界平均水平,也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粮食安全线%的人口。

  但需要注意的是,当前我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仍处于供需紧平衡状态,农业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首次提出“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这是党中央着眼新时代新征程解决“三农”问题、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新时代新征程,相信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道路上,我们依旧大有可为。

  “云上田园”农场坐落在白墙黛瓦的南京江宁上堰村里,如果你从市区来,导航多半会带你穿村而过,目之所及满是好山好水好风光。突然,一个拐弯,农场的宽阔就闯进了你的视野,在这里,几位年轻人每天戴顶草帽、挽着裤脚,在270亩的土地里扎根成长,他们相信,即便是在小小农场,也一定能种出一片属于他们的星空。

020-5663241133